湖南日报10月27日讯(通讯员 唐紫微 全媒体记者 刘镇东)在道县的乡村工程现场,胡昌正手持测量工具弯腰核对数据——这个盛夏,这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程2402班班长、工程造价专业学生,回到家乡开启社会实践,盼将专业所学融入乡土,为乡亲办实事。

回首这段时光,胡昌深感实践中的成长与领悟,离不开母校经济管理学院的悉心培养与育人成效。
初到镇上,面对新环境新工作,胡昌难免有些茫然。但母校“知行合一、勇于探索”的精神激励他主动适应,在走村串户中找到方向。行走田埂时,他脑中的土地规划、工程经济理论被激活,观察农田布局与基础设施,思考土地利用优化及灌溉工程设计。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对接,正是母校“理论教学与实地感知相结合”理念及搭建课堂到田野桥梁的育人成果。
实践中,胡昌跟随镇上工程建设前辈,参与小型乡村工程造价核算与监督。亲手丈量土地、核算成本、了解施工工艺,每一步都让他将《工程测量》《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》等课程知识运用得更纯熟。母校不仅以扎实课程赋予他专业能力,更通过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教育,让他认清工程造价对资金效益、乡村建设质量的关键作用,理解行业严谨与公正的分量。镇规划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评价:“胡昌同学专业基础扎实、工作态度严谨,提出的造价优化建议贴合实际,为我们节约了建设成本。”

为乡亲解决问题让实践充满温暖与意义。面对村民房屋漏雨勘查、困难家庭政策解读与救助申请协助、准大学生圆梦帮扶,胡昌的倾听、核实、协调能力,源于母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下,对学生沟通能力、人文关怀及服务基层意识的培养。学校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,早已在他心中种下“俯下身、沉下心为人民服务”的种子。
此外,胡昌参与防火、防溺水、安全用电宣传,用通俗语言传递知识,见乡亲认真聆听倍感荣幸。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:“胡昌同学组织的安全宣传活动形式新颖、内容实用,受村民欢迎,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专业素养。”这种担当,亦是母校“常怀公益之心,勇担社会责任”校园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。
这段返乡社会实践,如饱满种子在胡昌青春土壤里扎根生长。道县热土滋养他,湖汽培育赋予他扎根向上的力量。学校“重基础、强实践、促融合”的育人模式,让他能将专业所学用于乡土,也深刻体会基层工作价值与不易,明白“为人民服务”藏于解决具体问题、做好平凡小事的坚守中。
责编:刘镇东
一审:刘镇东
二审:余蓉
三审:黄京
来源:湖南日报